认知排斥

关注认知多样性,打造真正包容的产品体验

认知是指一系列获取、存储、处理和检索信息的心理过程。

—— 剑桥认知

开始探索

引言

基于微软包容性设计工具包

微软于2015年推出了包容性设计工具包,这是一套用于打造产品的指南,旨在帮助各种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该工具包基于三项原则:

  • 认识排斥现象
  • 从多样性中学习
  • 为个体而设计,为大众而延伸

这些原则表明,除非产品创造者向残障人士学习、将见解应用于产品创作并将益处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否则排斥现象就会发生。

全球数百万人下载并使用了该工具包,但仍有许多领域的机会是该工具包未能触及的。本补充内容是解决认知排斥问题的第一步,当产品没有考虑到人们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的不同方式时,就会出现认知排斥。

认知是指一系列获取、存储、处理和检索信息的心理过程。

—— 剑桥认知

包容性设计认知排斥指南

1 从动机入手

动机、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

产品创造者往往忽视人类的核心动机,发明出服务于产品而非用户的任务。相反,我们应该简化设定目标和完成能满足动机的任务的过程。

我们要避免出现一系列相互脱节的功能,且任务、目标和动机之间没有关联。当产品中的所有组件都支持同一组更高层次的目标和动机时,整个体验会让人感觉连贯且能满足你的需求。当它们不一致时,任务可能会看起来像是偏离真正动机的无意义干扰。

如果你想在电子游戏中创造一种沉浸式强、鼓舞人心的体验,你首先需要学习编程。

如果学习任务仅专注于编程的技术方面,你可能会非常沮丧。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学习步骤都能强化你构建新世界的愿望,情况会有多么不同。

示例

任务

学习编程

2 识别认知需求

示例

任务

学习编程

3 考虑认知多样性进行共创

从人类互动中获取灵感

让人类还是技术主导互动,这始终是一种选择。

虽然技术在增强、协助和支持人类方面有无限潜力,但我们不能忘记人类对控制、信任和尊严的需求。在设计技术时,本质上我们是在教它在与人互动时如何表现得体。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就像人类有时会犯错一样,技术也会犯错。

设定期望和承认错误是人与人之间以及技术与人之间互动的重要原则。

采取行动

这些指南旨在融入现有的产品创作流程,而非取代它们。我们鼓励你将它们与附带的工作表和筛选器一起使用,以识别动机、任务、目标、认知需求以及可能被排除在体验之外的人。

通过案例研究看看其他人是如何使用这些指南的。

呼吁创造新一类体验

在当今经济环境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会要求产品团队提高效率,产生更可衡量的结果。那么,你如何证明在为认知多样性创造包容性方面增加投资是合理的呢?真正的商业理由在于,认知多样性涵盖了所有人,从患有确诊疾病的人到处于临时状况的人。

随着我们对人类多样性范围的理解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最成功、定义市场的产品将是那些能够适应不同人类动机和需求的产品。本指南并非旨在通过层层工作和费用增加额外的附加流程。

这是一种新的前进方式,取代了我们以前为自己和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的方式。这是一种充分参与人、他们的关系、动机和工具之间不断演变的生态系统的方式。我们才刚刚开始发现各种可能性,但即使是现在,我们也能看到让体验适应人类认知惊人多样性的巨大潜力。

这是我们对创造新一类体验的呼吁,这类体验尊重认知多样性,并开启人类潜能的新时代。

致谢

我们要感谢为这本指南做出贡献的许多人。从设计上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的集合。它反映了微软内外广泛的社区人士的智慧。我们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和贡献者:玛格丽特·伯内特博士、尤塔·特雷维拉努斯、安珀·凯斯和凯茜·博丁。

感谢你们在包容性设计和用心设计实践方面的引领。

本指南的创建者:

道格·金、玛格丽特·普莱斯、克里斯蒂娜·马伦、内森·基尔、安娜·库克、徐琪拉、安娜·滕德拉、安德烈斯·帕切科、特尼勒·莱夫利、凯瑟琳·埃科诺穆、多纳·萨卡尔,基于包容性设计创始团队和之前的包容性设计倡导者的工作编写而成。

©微软2023 依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协议(CC BY-NC-ND)授权